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第八届“法治中国·湘江论坛”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行为法学会官网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4-12-09 16:13:29 | 511 次浏览: | 分享到:

12月1日,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指导,中国行为法学会、中南大学共同主办,中南大学法学院承办,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主题的第八届“法治中国·湘江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共收到学术论文900余篇。来自全国人大、最高人民法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等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论坛交流研讨。

1.jpg


论坛开幕式

2.jpg

论坛开幕式由中南大学党委副书记蒋建湘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校长李建成,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会长陈存根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

3.jpg

李建成校长在致辞中向参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中南大学秉承“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的校训,在理工科学科建设方面在全国取得非常好的成绩。中南大学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社会科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南大学的重要品牌,在全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届论坛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题展开研讨,对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人员深化交流,产出更多创新成果,为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智慧力量。

4.jpg

李文燕总监事指出“法治中国·湘江论坛”已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要学术品牌。本届论坛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旨在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号召,针对目前我国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进行深入研讨,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探索新路径,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5.jpg

江必新副会长在致辞中回顾了“法治中国·湘江论坛”的发展历程,对本次论坛组织者的邀请以及各位嘉宾的莅临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他指出,本届论坛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前沿的学术价值和重大的实践意义,预祝本届论坛在新的起点再次起航,取得圆满成功。

6.jpg

陈存根会长从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视角分享了其关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体会。他强调需从以下三方面推进新时代法治建设:第一,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努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第二,推动社会工作立法,需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作用,提升社会治理质量效能;第三,依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建设法治中国、创新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论坛主题报告


7.jpg
8.jpg

主题报告环节由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肖迪明主持,五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

9.jpg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江必新教授以《高度重视法治体系建设之质量》为题,指出提高法治体系建设的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从八个方面入手。具体包括:防止立法受到不当干扰;注意法治的繁简适度,给公民和社会留有足够的自由空间;降低制度成本,特别是预防成本及合规成本;强调程序的正当性、有效性,避免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促进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化;提升法律责任体系科学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三者结合;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法治体系中的作用。

10.jpg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胡建淼以《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促进行政执法改革》为题,认为改革需从三个层面推进。第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思维的改革,从管理思维进一步转向服务思维;第二,在行政执法权改革方面,处罚权要上收,服务权要下放;第三,在行政处罚方面,应当减少人身罚、严控终身罚、规范财产罚。

11.jpg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政府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于安教授以《发展型行政法的新基点》为题,系统介绍了行政法的现代化、发展行政法的源起及振兴、行政法与发展的关系、数字行政法,并进一步结合日本发展型政府的建设和以产业政策为核心的中美竞争关系,从规范内容的角度出发,强调行政职能的核心内容应是促进、保障和引导发展。于安主任还指出,中小企业是产业政策的瑰宝,要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并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阐释区域发展已逐渐成为发展行政化的新基点。

12.jpg

华东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胡玉鸿以《“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述论》为题,指出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是社会文明法治进步的显著性标志,也是国家、社会本身存在的根本目的。他进一步对“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这一重要论断进行理论上的证成,从幸福是人生的目的、生活是人权的底色和幸福生活追求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三个方面进行学理化阐释。胡玉鸿教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幸福生活的论断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幸福生活指的是有品质、有品味、有质量、有水平的生活;第二,人民幸福生活目前主要是物质层面的富足和保障;第三,党和国家需要注重解决当前阶段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13.jpg

武汉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莫洪宪以《推进新时代涉外刑事犯罪的国际治理》为题,指出新时期的涉外刑事犯罪主要涉及腐败类犯罪、涉外有组织犯罪和涉外诈骗犯罪三类犯罪类型,并依次提出应对方案:针对腐败类犯罪,需要打造反腐败追赃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国际立法打击网络洗钱犯罪,推动腐败犯罪资产分享制度的实施;针对涉外有组织犯罪,需要注意组织犯罪概念的立法衔接、程序条款的协同机制和网络有组织犯罪的国际治理;针对涉外诈骗犯罪,应当深入研究跨国诈骗犯罪的刑事管辖问题、电信诈骗犯罪证据的协调规则以及新型跨国诈骗犯罪的组织形态。




第一单元

 深化立法改革与提高立法质量




14.jpg
15.jpg

第一单元研讨主题为“深化立法改革与提升立法质量”,由湖南省长沙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建辉主持。

16.jpg

国际关系学院副校长毕雁英教授以《香港的国家安全法治建设》为题,指出近年来,香港在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上经历了快速发展。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获表决通过,2024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刊宪生效。香港作为我国唯一一个实行普通法的地方,具有特殊性。因此,香港国安法作为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发展的典型代表性立法,值得予以深入研究。毕雁英教授进一步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香港国安法的创新之处,赞扬了香港国安法的高度综合性。香港国安法一并解决了实体法、组织法、程序法、涉外法律制度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国家安全事项上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普通法体系实现了创造性对接。香港国家安全立法制度是我国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的一个缩影,未来我国立法还需对国家安全法律体系中的制度空白区域进行填补。

17.jpg

东南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杨登峰以《我国立法权的内在构成及其配置原理》为题,阐释了我国立法权配置的现行逻辑和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配置地方立法权的设想。具体而言,我国立法权由形式采用权、事务管辖权、规则设定权三个要素构成,并以权力层级配给制为立法权配置的现行原理。但目前的权力层级配给制仍存在部分问题待解决。杨登峰教授强调,若想克服按照法的形式与位阶配置事务管辖权和规则设定权的不足,就必须建立以事务性质为准据的立法权配置原理,先根据形式采用权配置事务管辖权,再根据事务管辖权配置规则设定权。考量的重点在于事务的性质与规则的功能,使设定的规则在功能上能够与所处理事务的性质相匹配,进而使设定的规则能够完成立法事务蕴含的立法任务,达到立法事务预设的立法目的。事务性质立法权配给制并非要完全抛弃法律保留原则,而是要在法律保留原则的基础上,适度矫正我国立法权的配置,即在法律保留之外,不再如同“行政三法”那样逐级限制地方立法的立法权,从而给地方立法权留下适度的创制空间。

18.jpg

 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宋华琳教授以《人工智能立法中的规制结构设计》为题,分析了人工智能立法中的三个问题及其解决之道。其一,在人工智能立法的规制理念和创新层面,应当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引入风险分级分类制度,将人工智能应用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类。其二,在人工智能的合作治理体系层面,针对作为新兴领域的人工智能,光靠行政规则无法实现治理目标,还要依靠合作治理。在合作治理中,需要明确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和协商机制。其三,在完善人工智能的多元规范体系层面,不仅需要制定法律规范,还应当健全标准、伦理规范。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