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弘扬宪法精神 维护宪法权威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4-12-19 12:48:27 | 377 次浏览: | 分享到:
  坚持严格公正司法 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最高人民法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邓修明
  人民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的重要论述,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始终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坚决贯彻宪法确立的原则制度,切实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坚持宪法确立的党的领导地位不动摇,始终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司法审判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人大监督支持下推进严格公正司法,依法保障人民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坚持宪法确立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动摇,坚定法治自信,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审判职责,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法治原则。坚持宪法的国家根本法地位,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制发司法解释、司法政策严格执行备案审查制度,落实审判监督职责,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恪守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原则,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坚定守好公正司法这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如我在诉”意识解决好人民群众诉讼中的急难愁盼,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审判工作的衡量标准,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履职尽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点任务,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更好服务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全社会增强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矛盾纠纷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引导人民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治手段回应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社会崇法向善。坚持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中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深化和规范司法公开,发挥人民法院案例库等机制作用,强化以案释法,讲好中国宪法故事、法治故事、司法故事,推动宪法真正深入人心。
  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 童建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检察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宪法实施的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努力以高质效的检察履职推动宪法全面贯彻实施。
  旗帜鲜明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检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检察机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毫不动摇坚持和捍卫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不断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检察机关落实机制,坚决扛起以法律监督保障宪法法律正确实施、捍卫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责任。
  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主动服务和自觉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准确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依法惩治各类犯罪,对严重暴力犯罪依法从严追究刑事责任,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部署开展“检察护企”等专项行动,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运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检察机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深化做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完善司法救济保护制度,强化人权司法保障。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组织开展“检护民生”专项行动,持续做实人民群众可感受、能体验、得实惠的检察为民。不断深化和规范人民监督员、检察听证、检务公开等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不断完善法律监督工作格局,推动宪法法律统一正确实施。检察机关坚持以加强法律监督为主线,依法充分履行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职能,保障宪法法律统一正确实施。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确保检察权在宪法法律范围内依法公正高效廉洁运行。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作为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既通过加强法律监督促进其他执法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又通过推动检察改革和发展,确保自身严格依法办案、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弘扬宪法精神 培育时代新人
  教育部副部长 王嘉毅
  我国有2.91亿在校生、49.83万所学校,是加强宪法宣传教育的重点群体和重点阵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掌握宪法法治知识、树立宪法法治意识,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坚持四个结合,增强宪法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开好主科与融入各科相结合,指导学校开齐开足开好道德与法治等相关课程,在八年级开设宪法专册,深入挖掘其他各类课程中蕴含的宪法法治教育资源。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全过程、全要素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并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深度参与宪法法治实践教育。坚持知识讲授与文化浸润相结合,让孩子们掌握应知应会的宪法法律知识,持续推进依法治校,营造公平公正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做到“润物无声”。坚持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结合,打造宪法法治教育网络阵地,推进宪法法治资源共享,普及法治知识、弘扬法治精神。
  打造四个载体,提升宪法法治教育吸引力和感染力。上线一个普法网站,建设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已成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资源中心、服务中心、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举办一个品牌活动,连续9年组织开展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连续11年举办“宪法晨读”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建设一个实践基地,以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为依托,指导地方建设分基地和法治资源教室。今年8月,在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的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建设了法治资源教室,让藏族的孩子可以和北京的孩子同上一堂宪法法治课。创建一个专业期刊——《青少年法治教育》,深入研究给孩子讲宪法法治的规律和方法。
  用好四支队伍,提高宪法法治教育师资专业化水平。加强法治课教师队伍建设,将宪法教育融入师资培养,持续实施“中小学法治教育名师培育工程”。加强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为每所中小学校配备至少1名法治副校长,支持学校开展宪法法治教育。加强大学生法治宣讲团建设,推动地方和高校组建大学生法治宣讲团、法律志愿服务机构,让学生教育、帮助别人的同时实现自我教育。加强法治教学研究队伍建设,与有关高校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服务区域和全国宪法法治教育工作。
  教育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提升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让文本上的宪法“活起来”“落下去”,让宪法法治精神“入脑”更“入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