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政治观察家沙罗菲丁·图拉加诺夫认为,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的制度型开放为世界提供了稳定的合作预期,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贡献了可贵的确定性。
开罗大学国际法教授萨拉马说,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海外投资者和市场对华信心、保持良好国际声誉、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手段。
中国以法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同时也积极参与执法安全国际合作,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近年来,电信诈骗犯罪在多国肆虐。一段时间以来,在中国和周边国家领导人共同关心下,执法和外交部门通力协作,有效开展跨境合作,全力解救受困中国公民。邻近边境的缅北电诈园区已经全部清除,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个国家正在合力对泰缅边境地区的电诈进行集中打击。
从依法严惩涉缅北等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到制定办理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工作意见,今年两高报告也传递出打击电诈的更大决心和力度。
中国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司法合作。截至2024年9月,中国已与88个国家签署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与18个国家签署移管被判刑人条约;2024年,检察机关起诉涉外刑事犯罪4.98万人,办理刑事司法协助案件293件;中国切实履行《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等规定的义务……
“中国同其他国家展开司法合作,为国际社会带来积极影响,让各国人民受益。”科特迪瓦发展问题专家亚历克西斯·比赫说。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始终倡导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为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指明方向。

2023年9月5日在北京拍摄的《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签约仪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从促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到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从推动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签署《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约》,中国主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促进全球治理变革。
在黎巴嫩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瓦里夫·库迈哈看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法律和标准的制定,为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了贡献。津巴布韦经济学家穆索扎认为:“中国为完善国际法治贡献智慧和力量,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一步。”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面向未来,中国将继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引领,与国际社会携手同行,推动完善全球治理,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为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