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实践丨“中国最强县”的基层治理之“钥”

来源:《苏州日报》2025年8月7日、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8-12 16:57:18 | 131 次浏览: | 分享到:

盛夏时节,昆山亭林园内莲香四溢。莲本孤生,而昆山偏生“并蒂莲”,双花并立,犹如这片土地上正蓬勃生长的基层治理新气象。

自去年挂牌一年多来,江苏省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以“党建、治理、人民”为“破题之钥”,精心打造“并蒂连心·心在昆山”服务品牌,将基层治理的深根,默默扎进市井烟火之中。

一组数字可见昆山之“大”。在超5000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之外,超300万服务人口、超3.5万家工业企业,构成“中国最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

一组数字可见昆山之“细”。面对超县域治理难题,38个区域党建工作站激扬企业红色动能,3780名基层一线工作人员牵引377个村(社区)高效运转,近4000名持证社工以专业力量编织服务网络,超56万名注册志愿者在4100多个团队中为爱“查漏补缺”——这些数字背后,是昆山将一个个“新问题”变成一个个“新样本”,破解“小马拉大车”治理困局的微缩图景。

01

一头护企一头惠民,“两新”服务织就一张网

从社区调到企业不到一年,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工会主席徐秋霞将过去十年积累的基层治理经验快速落地,推动这家拥有3000余名员工的台企焕发先锋强企的新动能。两个多月前,在昆山新兴领域党建“并蒂凝新”工程启动暨首期“新兴学堂·书记讲给书记听”主题活动上,徐秋霞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让众多昆山新兴领域党组织负责人听得津津有味。

昆山工业经济发达,新兴领域发展快。昆山市委立项实施“新兴领域党建‘并蒂凝新’工程”书记项目,制订三年行动计划,推出“社区与企业党建共建机制”,开展新兴领域组织覆盖“百日攻坚”行动,应建已建率动态保持100%。

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党建从“政治保障”升维为“发展引擎”。为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和工作“双覆盖”,昆山遴选出首批33名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开展“一企一策”培育帮促,推动各类园区、重点企业、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众创空间组建区域性或行业性党组织。按照每个区镇不少于3个的标准,着力打造38个区域党建工作站,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以高质量党建助推新兴领域高质量发展。

一头关心企业高质量发展,一头关心普通奋斗者的获得感。中午时分,花桥建滔广场“昆小哥食堂”飘出饭菜香,13.8元一份的优惠套餐,让美团外卖小哥瞿玉林告别了“蹲路边扒盒饭”的日子。“不仅价格便宜,还给我们专门设了‘小哥就餐区’。”瞿玉林说,在楼上的党群服务点,还可休息、充电、阅读、测量血压,参加各类活动。

图片

▲快递小哥在花桥建滔广场党群服务点休息

“两新”群体如城市中奔流不息的血液。据不完全统计,在昆山,包括家政、代驾等在内的新就业群体有近十万人。昆山从细微处入手,形成包括建滔广场在内的百余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用烟火气驱散奔波疲惫,点亮新就业群体友好地图。

在建设“昆小哥食堂”之外,昆山还依托该市第三人民医院定点设立“昆小哥医院”,依托昆山开放大学定点设立“昆小哥学堂”,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就餐、就医、就学等一条龙的专属便捷服务。前不久,29岁的“叮咚买菜”外卖小哥刘诚成为“昆小哥学堂”首位本科毕业生,在各项政府补助政策抵扣后,个人实际花费不到2000元。

暖流在更多细节处汇聚。作为全国首个实现电动自行车换电全面落地的城市,昆山以1分钟“满血”破解新就业群体的里程焦虑,相关实践探索直接推动了国家层面政策的出台;12345平台开通“爱新热线”,让“新”声有了更大回响;全省首家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劳动纠纷调解服务,6支“爱新帮帮团”深入新就业群体聚集的商圈、楼宇等,撑开一把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02

服务对象变为治理力量,多元协同打造“熟人社区”

住进来近10年,看着新铺的平坦道路、新补种的绿化,陆家镇泗桥社区常发豪郡小区流动党员丁厚平深切感受到住进现代化小区的幸福。丁厚平也因此拿出更大劲头,在“老丁调解室”里,用一支笔、一本调解册,积极参与化解各类纠纷,并带动由18名骨干组成的“常相帮”矛盾纠纷调解志愿者队伍,守护社区和谐。

两年来,泗桥社区借鉴“招商选资”形式,推动一个物业管理几近崩溃的小区蜕变新生,给居民“家”的环境。同时,社区探索“六方座谈”“四方联动”创新机制,组建调解、巡防、公益服务三支队伍,推动居民服务居民,使“对抗的小区”转为“熟人社区”,探索出一条“邻里共生”的转型路径,从苏州市重点帮促对象变为被争相学习研究的样本。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感知民生冷暖的“最后一米”。昆山经济体量大、开放程度高、管理人口多,1620个物管小区星罗棋布。

针对外来人口多、社区居民归属感弱、公共精神难聚集、各类矛盾纠纷交织等治理难题,昆山因地制宜探索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的“解题之策”,制定《党建引领熟人社区建设工作指引》,通过强化居民互动、增进邻里互信、完善服务机制,推动打造“邻里相熟、守望相助、治理协同、共享发展”的社区生活共同体。

“熟人社区”的特点在“熟”、关键在“人”,培育和激活治理力量是基础工程。

昆山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不同类型的村(社区),设立11个基层观察联系点,加强村(社区)带头人业务培训,建立社区“能人库”,推动实施“花园红茶坊”“共享晾衣架”等29个基层治理攻坚项目。同时,以项目带动,举办“五社联动 美美与共”系列活动、推出“昆城暖新”系列便民活动,常态化举办“熟人集市”,发动居民拿出家中闲置物品和手工艺作品进行爱心展销,在“换物”的同时“交心”,打造邻里社交和社区党组织收集社情民意的新平台。

图片

居民拿出家中闲置物品和手工艺作品在陆家“YOU”爱之家内进行义卖

精细治理这曲交响乐,既需要党的指挥棒定调,也需要多元声部和鸣。昆山通过数字赋能营造“便民场景”、盘活空间点亮“相遇场景”、促进协商打造“共治场景”,推动形成社区工作者对社区情况熟、网格员对楼道情况熟、物业公司对居民需求熟、居民对小区情况熟、居民对邻里熟、职能部门对重点辖区情况熟的“六熟机制”,将经济奇迹的密码悄然嵌入基层治理的肌理中,推进基层善治的“昆山实践”。

以“民事、民议、民决、民评”为导向,昆山搭建一批“书记见面会”“广场夜话”“壹圆茶馆”等协商议事平台,建立“议事协商-专项听证-即时调解-评价优化”闭环协商体系,用好 “六金工作室”“方寸间”“金点子中心”“香樟树下”等特色议事协调机制,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进程。此外,打造“民呼我为”平台,提升小区治理透明度与居民参与度,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决策”向“多元共治”转变,推动形成基层“共治圈”。

03

志愿服务转化为治理效能,“双向奔赴”让爱心循环共振

从工厂车间到人民大会堂,如今,党的二十大代表、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段俊穿上志愿者马甲,又多了一个动听的名字——“段妈妈”。

依托自身影响力,段俊组建成立昆山开发区段妈妈志愿服务队,带动众多志愿者为昆山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提供助医、助行、助学和精神文化等各类公益服务,传递善爱的力量和城市的温度。“在志愿服务路上,不是少数人去做很多,而是需要很多人都做一点点。”6月29日晚,“苏超”苏州对阵扬州赛事结束,在昆山奥体中心物品寄存大棚里,和志愿者一起为观众找物品的段俊忙得满头大汗。

56万余名注册志愿者,相当于昆山每6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如此庞大的爱心能量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昆山用一套精密“算法”解题。

昆山积极构建“市-区镇-社区(村)”三级组织体系,在社区(村)层面筹建社区(村)志愿服务队、社区(村)志愿服务工作室,着力打造“1231+N”志愿服务矩阵。同时,注重品牌打造,探索“社工+志愿”模式,链接“政、社、企”各方资源,放大社会温暖的辐射效应。在前不久发布的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名单中,昆山市“鹿小军在行动”志愿者服务队获评“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