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和整体活力。这是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切实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健全有效防范和纠治政绩观偏差工作机制,完善和落实领导干部任期制,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防止一些干部急功近利、盲目蛮干、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重担当、重实干、重实绩,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干部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努力成为各个领域的行家里手。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作为者撑腰鼓劲,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这是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和基层政权建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全面提高城乡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提高机关党建质量,加强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从严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和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等工作,完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健全党员网下和网上、平时和应急的作用发挥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随着新兴领域迅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新就业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成为党建工作新的广阔空间和重要阵地。要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进一步厘清“新”在哪里、“难”在哪里、“落”在哪里等问题,着力健全党的组织体系,着力强化政治引领和服务管理,着力完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引导新兴领域各类组织和群体在加强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积极发挥作用。
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是以优良作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巩固拓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作风建设成果,巩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成果,充分运用从抓作风建设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切实把严的氛围营造起来、把正的风气树立起来。常态化开展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深入查找党性党风党纪上的差距不足,自觉纠正和克服各种思想偏差,以坚强党性涵养优良作风。健全经常性发现、解决作风问题机制,常态化分析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改整治,对顶风违纪现象露头就速查严处,铲除“四风”问题土壤,坚决防止反弹回潮。从严监督执纪,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坚持抓现行抓典型抓通报,加大风腐同查同治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效应。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强化严管严治,层层传导压力,推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一贯到底。深入开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保持毫不放松、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不断健全长效机制。
要坚决打好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总体战。这是以良好政治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要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深化标本兼治。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对腐败案件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深化整治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的腐败,严肃查处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等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影响力谋私贪腐问题,坚决惩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加强对权力配置、运行的规范和监督,注重查找权力运行漏洞、补齐制度短板,健全授权用权制权相统一、清晰透明可追溯的制度机制。把党内监督和人民监督结合起来,重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前哨”作用,推动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特权现象和腐败问题无所遁形。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注重发挥典型案件、身边案件的警示教育作用,引导党员干部筑牢拒腐蚀、永不沾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