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关于当前束缚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坚决推动法治改革的政治勇气和坚定态度。在许多领域已经出现利益格局固化的情况下,改革是对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一定会触及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法治改革主要涉及公检法司等国家政权机关和强力部门,社会关注度高,改革难度更大。对此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有着充分的认识和勇往直前的决心。他说,改革哪有不触动现有职能、权限、利益的?在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必须直面问题,聚焦问题,针对法治领域广大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回应社会各方面关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凡是写进决定的改革举措,都是党中央看准的事情,都是必须改的。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一个一个问题解决。如今,随着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对全面依法治国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
9,关于始终贯穿着落实精神。注重抓落实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方略的重要特点,他始终把抓落实作为推进改革工作的重点。在法治建设领域,在讲到任何思想、方针或原则时,他都善于把这些思想、方针或原则落实到具体制度和工作中。例如对于坚持党的领导,他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必须具体体现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上。对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他强调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对于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个系统性工程,他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落实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部署和展开。在党对法治工作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之外,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这意味着要把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落实到具体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架构中,有助于为法治实践提供人力智力队伍方面的支撑;要求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保障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细化和落实。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未来,面对复杂多变的世情国情党情,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