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携手开创这个星球更加美好的未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世界变局中展现时代担当

来源:新华社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8-07 10:08:18 | 29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于两国人民是福祉,于整个世界是福音。“双方要本着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加强合作,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1月,习近平主席在应约同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时铿锵有力的话语,彰显东方大国领袖的视野和胸怀。

围绕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都很关注的经贸问题,习近平主席在6月应约同特朗普总统通电话时阐明中方立场:“双方要用好已经建立的经贸磋商机制,秉持平等态度,尊重各自关切,争取双赢结果。对此,中方是有诚意的,同时也是有原则的。”

从5月日内瓦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到6月伦敦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再到7月斯德哥尔摩新一轮中美经贸会谈……外界期待中美按照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迈出妥处分歧、深化互信、合作共赢的新步伐。

“中欧都是主张多边主义、倡导开放合作的建设性力量,国际形势越是严峻复杂,中欧就越要加强沟通、增进互信、深化合作。”中欧建交50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回顾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总结四点重要经验和启示,提出三点主张,为中欧关系在世界变局中行稳致远指明方向。

西班牙首相桑切斯三年来第三次访华,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分别同中国领导人通电话,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联袂来华,中欧领导人发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欧洲对华交往互动的态势充分表明,同中国深化沟通合作是必然选择。

尽心守护世界和平安宁——

6月中旬,以色列伊朗爆发军事冲突。中东战火从加沙延烧至霍尔木兹海峡,地区安全形势滑向更加危险的边缘。习近平主席提出推动停火止战是当务之急、保障平民安全是重中之重、开启对话谈判是根本出路、国际社会促和努力不可或缺等四点主张,为破解中东危局提供基于理性和共识、务实可行的中国方案。

承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前,宣布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携手各方推进落实“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联合国大会决议,倡议成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与32个国家在香港共同建立国际调解院……中国勇立时代潮头,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笃行不辍。


图片


这是2025年5月30日在香港拍摄的国际调解院。新华社发(王申摄)

肯尼亚总统鲁托由衷赞赏“中国在当前动荡局势中发挥稳定器作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感叹“当今世界任何重大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中国”,巴西总统卢拉表示“中方应对全球挑战的坚定态度给予各国力量和信心”……

因应变局,挺膺担当。中国外交,展现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的负责任大国作为。


图片


(三)未来的指引——“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4月16日晚,马来西亚总理官邸宴会厅灯火璀璨。安瓦尔总理为习近平主席举行欢迎晚宴。从政治关系、经贸合作到文明互鉴,两国领导人深入交流。

安瓦尔总理感佩“习近平主席不仅是杰出的政治领袖,而且深谙经济发展之道,更是有着清晰愿景、了解文明价值的伟人”,赞叹“真正体现中国力量的,不只是各方面成就,更是从容应对干扰、坚定应对不确定性的韧性”,认为“中国带来的不仅是稳定性,更是持久未来的希望”。


图片


这是2024年8月20日在南非北开普省拍摄的由中国电建集团山东电建三公司承建的南非红石100兆瓦塔式熔盐光热电站项目(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誉东 摄

世界多极化浪潮日益澎湃,全球南方群体性崛起,共同逐梦现代化、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全球治理体系的诉求更加迫切。在全球南方新的“觉醒时代”,中国越来越令世人瞩目,“向东看”成为新的时代潮流。

世界看到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探索——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在乌文版《摆脱贫困》序言中感慨该书“时隔30多年仍对国家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智利总统博里奇随身携带西班牙文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请习近平主席签名留念;格林纳达总理米切尔访华时真诚表达“愿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


图片


2025年4月29日,工作人员在吉尔吉斯斯坦贾拉拉巴德地区的中吉乌铁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开工现场忙碌。新华社发(罗曼摄)

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热烈讨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倡议,探寻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今日中国的发展,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有着深远的意义。一个昔日积贫积弱的国家,如今阔步走向伟大复兴,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带来深刻启迪。

世界看到了携手实现现代化梦想的笃行——

4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到上海考察,实地调研人工智能产业。黄浦江畔的“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各类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品引人注目,未来感扑面而来。


图片


这是2024年5月23日在上海拍摄的模速空间外景。新华社记者 王翔 摄

《世界是平的》作者、《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今春在上海参观中国科技创新实践后这样写道:“我刚刚看到了未来。但它不是在美国。”

中国致力于塑造的未来,是与古为新的,是开放包容的,是和合共生的。

年初以来,许多外国领导人深入中国各地: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在北京参观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塞内加尔总理松科到浙江考察数字经济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斯里兰卡总统迪萨纳亚克深入四川考察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科技发展应用情况……


图片


2025年6月17日,在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人形机器人“天工2.0”向参观者致意。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 摄

为何他们共同选择来到中国?答案写在铁路、桥梁、港口、园区、社区、田间,写在开放合作的中国倡议、中国举措、中国方案里,写在携手中国共创繁荣未来的希冀里。

今日之中国,正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力其他国家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世界各国现代化:中越铁路合作机制启动;中非携手推进“六个现代化”、共同实施“十大伙伴行动”;在中国中亚合作框架内建立减贫、教育交流、荒漠化防治三大合作中心;中拉启动团结、发展、文明、和平、民心“五大工程”……


图片


2024年1月15日,在越南河内东英车站,吊车吊取集装箱驶向中越班列准备进行装车作业。新华社记者 胡佳丽 摄

从“小而美”的务实合作到大手笔的蓝图擘画,无不着眼于人民福祉,回应广大发展中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的需求,彰显计利天下的大胸怀、立己达人的大格局。

世界看到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

回首习近平主席今年上半年出访,中国迈出深化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坚实步履。十多年来,从周边发轫、起步,再扩展到众多国家、地区和领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壮阔无垠,同行者众。

从联合国舞台,到金砖合作机制,再到上海合作组织……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始终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积极汇聚全球南方联合自强合力,为推动人类进步作出“全球南方贡献”。

8月底9月初,中国将在海河之滨天津举办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是合力打造更加紧密的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宝贵契机,也将成为团结引领全球南方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磅礴力量的新的里程碑。


图片


2025年8月6日,上合国家青年学生在天津共同表演舞蹈节目。当日,“上合之约·丝路津彩”上合国家青年学生“万花筒”文化市集在天津庆王府举行。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面对动荡变革的世界,构建命运共同体是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共赢、“同球共济”的大道正途。

人间正道,众行致远。在习近平主席引领下,中国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追求发展、呵护文明的伙伴携手并肩,共同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必将迎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