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风雨挑战中应变局开新局的五年。
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对超硬材料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近期,针对美方施压,中国出台一系列措施。
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有观察人士指出,中国更加沉稳坚韧的应对,展现出更坚实的底气和更强大的力量。
关键时刻必有关键抉择。五年间,直面各种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次次在紧要关头把舵领航,引领中国号巨轮穿越惊涛骇浪。
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纪疫情,因时因势、科学决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面对不断升级的外部打压遏制,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面对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困惑,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事关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
针对返贫致贫风险,毫不松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2024年二、三季度,我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市场预期走弱,海内外忧虑情绪有所蔓延。
当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2025年10月4日在江苏省港口集团南京港龙潭港区拍摄的准备装船出口的汽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杨素平摄)
今年以来,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打好政策“组合拳”;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中国经济上半年同比增长5.3%,延续了稳中向好态势。
回望“十四五”,面对一次次重大挑战,中国顶住了压力、经受住了考验,中国式现代化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乘势而上 科学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
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深圳—香港—广州跃居全球创新集群榜首!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期发布的《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给中国打出一个亮眼的“分数”。
“这一进步体现了中国科技战略投资、科学研发和创业生态系统的结合正在各个领域取得具体的成果。”外媒如此评价。
“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2021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深刻指出。
五年间,中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2025年4月29日拍摄的上海市徐汇区“模速空间”外景。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再次聚焦科技创新。
在随后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以扎实调研把握当代中国,用战略思路观照现实国情。五年规划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大国发展锚定坐标、主轴和方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在北京召开。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我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五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
“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也是踏上新征程后党中央着手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新的关键一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
思当下、谋未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审视发展道路上的时与势、危与机,谋划“十五五”时期中国号巨轮的前进路线。
“必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着眼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定向。
从考察调研中的细问深思,到重要会议上的深刻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改革发展稳定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为“十五五”时期发展谋篇布局。
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
此后不到两个月,9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这是对已有实践的总结提炼,又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引领,指明了“十五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
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变化,“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因势利导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优化”;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2025年2月13日,在山东一家电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生产线值守。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推动共同富裕”;
谋划全国一盘棋,各地区“要在全国大局中精准定位,加强规划衔接”;
…………
一系列战略指引深刻把握时代特征和发展规律,在谋定长远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聚势。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好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都应该顺应人民意愿、符合人民所思所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
“搭建人工智能高素质人才对外交流平台”“优化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政策”“推动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在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开展的“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中,广大网民踊跃参与,累计收到建言311万余条,为编制“十五五”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有外媒刊文称,中国“十五五”规划编制广泛倾听民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积极倾听民众诉求相结合,已被证明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势”。
上下同欲者胜。新征程上,把14亿多中国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中国式现代化就拥有最可靠、最深厚、最持久的力量源泉。
因势而谋,乘势而上。
“我们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十五五’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规划好实施好,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习近平总书记笃定自信。
勇往直前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南海之滨,风劲潮涌。
2025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全岛封关运作。
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选择这一天启动封关运作,向世界进一步宣示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2025年1月30日,游客在中免集团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选购免税商品。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观势定锚,御风前行。
“十五五”,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图景里,将是一个怎样的五年?
新的五年,改革之路将越走越宽。
2024年7月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响彻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