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刘一霖
为压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纪委监委通过领导班子联片包镇、纪检监察干部联村包组等机制,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难题、作风顽疾开展常态化监督。图为该区纪检监察干部来到所联系村党群服务中心了解村干部为民服务履职情况。秦路炜 摄
特邀嘉宾
沈雪峰 上海市崇明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王治安 河南省平顶山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黄 坚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以铁规矩锻造好作风,推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担当作为、为民造福。”如何理解抓作风建设是政治责任?加强作风建设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如何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纪检监察机关怎样立足职责使命,推动作风建设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我们特邀纪检监察干部进行交流。
如何理解抓作风建设是政治责任?
王治安: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的危害本质上是政治危害,作风建设必须首先从政治上看。党的作风建设没有旁观者,只有责任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都要知责、履责、尽责。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不正之风离我们越远,群众就会离我们越近。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问题,才能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作风建设关乎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办案实践看,作风问题往往是腐败滋生的温床,是党性不纯、信仰动摇的外在表现。抓作风建设如同“打扫灰尘”,能够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刀刃向内、祛疴治乱的勇毅来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这是党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鲜明标志。
党的作风关乎事业成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当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认识到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持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黄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作风建设的政治本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确保党长期执政的重大政治责任。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加强党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性纯则作风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无论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表面是行为失范,根源是党性弱化、信仰缺失、宗旨意识淡薄。抓作风建设,不能仅停留在行为纠偏层面,而是要直指本源,推动党性修养不断深化。通过抓作风建设,帮助党员干部锤炼党性,从思想深处拧紧“总开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铸牢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政治本色。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抓作风建设、夯实群众根基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问题严重伤害党群干群关系,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就会失去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甚至动摇党长期执政的基础。必须深刻认识抓作风建设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定人民立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作风问题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问题,抓作风建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也是党自我革命的强大动力。”要把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推进,坚持刀刃向内,敢于与不正之风作斗争,深化风腐同查同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确保党的肌体健康,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旺盛的生命力。
加强作风建设是全党共同的责任,如何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
黄坚:全党动手一起抓作风建设,需要健全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内外贯通的工作机制,推动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协同贯通、一体落实。
强化研究部署协同。党委(党组)作为作风建设的领导者、推动者,要将作风建设纳入整体工作中进行部署落实,融入全面从严治党总体布局,准确把握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作风建设的阶段性特征和突出问题。纪检监察机关要协助党委(党组)制定并动态完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四张清单”,通过清单化管理,推动责任落实,形成党委牵头抓总、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
强化工作落实协同。构建压力传导协同机制,上级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综合运用重点跟进、抽查检查等方式拧紧履责链条,层层压实责任。构建联席会议机制,深入分析研判作风建设形势,协调解决作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构建信息共享协同机制,统筹用好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与12345政务服务热线等渠道掌握的信息,实现信息互通、监督成果共享、整改问效互督。
强化结果运用协同。将作风建设成效作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推动“一把手”切实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加强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对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对“四责协同”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领导班子总体评价、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绩效评定等挂钩,形成责任落实的闭环管理体系。
沈雪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第一责任人责任、‘一岗双责’等构成完整的责任链条,每一种责任都要严格落实。”我们要牢牢把握蕴含其中的思想内涵、逻辑理念、方法要求,推动作风建设责任层层压实、环环相扣。
围绕“谁来抓”,构建责任闭环。一体贯通“两个责任”。党委(党组)要落实主体责任,在作风建设上主动担责、抓紧抓实;纪检监察机关要落实监督责任,精准监督、有力执纪。抓好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这个关键引领,发挥“风向标”作用;抓好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推动工作管到哪里、管党治党责任就覆盖到哪里。党委(党组)书记要指导督促班子成员管思想、管纪律、管作风,班子成员要协助党委(党组)书记抓作风建设,做到有力配合、相辅相成。
围绕“抓什么”,明确责任内涵。坚持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把作风建设责任细化到人、具体到事、落实到点。要督导督促系统发力。党委(党组)、纪检监察机关主要负责同志要根据监督执纪执法情况,定期与各部门、各单位“一把手”开展谈心谈话,不断推动作风建设抓细、抓实、抓深。要分层分类全面覆盖。根据岗位实际,查找易发多发的作风问题,找准作风建设的抓手、找实改善作风的切口,根据实际制定作风建设责任清单,并将责任清单延伸到基层,确保人人明责、人人知责、人人履责。
围绕“抓成效”,破解责任空转。严防作风建设工作在推进中变形走样。要从严考评督责,将作风建设作为述责述廉、政治生态研判等工作重点内容,着力发现和解决责任不明确、不全面、不落实等问题。要科学精准问责,既坚持严字当头、失责必问,又坚持实事求是、依规依纪依法,对作风建设责任落实不力、虚转空转的,坚持权责对等、失责必问,以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纪检监察机关怎样立足职责使命,推动作风建设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
王治安: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在深化作风建设上责无旁贷。
坚持抓“关键少数”与带动“绝大多数”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作风建设方面,领导干部带好头是无声的示范。”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的“风向标”,也是社风民风的引领者。要聚焦“关键少数”,把作风建设纳入日常监督、巡视巡察重要内容,督促各级“一把手”切实扛起作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严作风从自身严起,改问题从自身改起,引领带动“绝大多数”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从严修身律己,把好作风好传统持续弘扬下去。
坚持抓早抓小与长管长严相结合。抓作风建设既要抓早抓小,从细节处着手,聚焦收送礼品礼金、层层加码加重基层负担等问题,一件一件跟进监督、一项一项督促落实;又要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通过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抓典型、抓通报,持续营造严的氛围、形成强大震慑。
坚持立行立改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深化作风建设,既要有闻过则喜、立行立改的政治自觉,又要有源头治理、建章立制的实际行动。要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准确把握风腐同源、风腐一体特点,深化以案促改促治,加强类案分析,督促相关部门深化建章立制,做到风腐同查同治,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坚持纠“四风”与树新风相结合。一方面,要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对反复性、顽固性问题及各种隐形变异表现露头就打、寸步不让;另一方面,要不断涵养清风正气。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大兴务实之风、弘扬清廉之风、养成俭朴之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以廉洁家风涵养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沈雪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纪检监察机关要以更高政治站位深化对作风建设的认识,坚持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
要深化规律性认识。掌握规律,才能靶向施治;找到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要善于从个案中看形势。对“四风”案件开展“解剖麻雀”式分析,注意把握涉案干部个体情况、涉案环节等,全面掌握作风问题发生的内因、外因以及隐形变异现象。善于从类案中看趋势。对同领域“四风”案件进行系统分析,深刻洞察作风问题的行业性系统性特点;对同地区“四风”案件进行综合分析,清醒认识作风问题的区域性、阶段性特点。
要强化协同性监督。以健全协作配合监督机制为重点,努力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加强统筹衔接联动,贯通“四项监督”,发挥基层监督“前哨”作用,整合监督资源,开展提级监督、跨区域交叉监督,增强发现问题的能力。要强化贯通协同,完善与信访、审计、财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联查识别、线索移送等机制,提升监督质效。要发挥群众优势,设置基层作风观测点,方便人民群众反映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共同织密监督网络。
要优化系统性治理。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坚持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又要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严查严治强震慑。以健全风腐同查同治工作机制为抓手,坚持由风查腐、由腐纠风,对典型案例公开通报,不断释放警示震慑效应。堵漏建制促完善。针对案件暴露出的问题,用好纪检监察建议及时推动问题整改,在制度上堵漏洞、在机制上补短板,督促把制度执行到位、落实到底。标本兼治筑堤坝。加强纪律教育、警示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以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堤坝。
体悟
作风建设是基层工作的压舱石。作为一名乡镇党委书记,我深感抓作风就是讲政治,转作风就是促发展。要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要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接受监督,以身作则,当好“排头兵”;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带好班子、抓好队伍,督促班子成员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带领党员干部认真过好党内政治生活,不断强化党性修养,营造互相批评、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的良好氛围;要涵养务实为民的工作作风,坚决同“懒、散、慢、软”等不正之风作斗争,大力弘扬务实之风、节俭之风、清廉之风,在抓好作风建设中努力提升基层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
(杨丽华 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党委书记)
加强作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都要坚守职责定位,负责、守责、尽责,以环环相扣、贯通衔接的责任链条推动作风建设政治责任落实落地。各级党委(党组)要扛稳主体责任,加强对作风建设的研究部署、检查考核和跟踪问效。“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是作风建设的“领头雁”,是责任落实的“风向标”,要坚持以身作则,引领带动广大党员干部改作风、树新风。要用准用好问责利器,对抓作风建设不力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该通报的通报、该处分的处分,以精准问责倒逼责任落实。要完善责任落实考评机制,优化考核内容,让责任可追溯、可倒查,切实把作风硬要求变成硬措施、让铁规矩长出铁牙齿。
(张朝伦 河南省平顶山市纪委监委调研法规室主任)
压实作风建设政治责任,须构建明责、履责、督责、问责的责任闭环。首先要明晰“责任田”,构建主体明确、边界清晰、层级衔接的责任体系,明确党委(党组)主体责任、纪委监督责任、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等,确保任务到人、责任上肩,防止责任虚化、空转。其次要坚持把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警示教育等方式,持续拧紧党员干部思想“总开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率先垂范,以高度自觉扛起作风建设政治责任,带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政治生态向上向好。最后要拧紧“压力阀”。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作风建设成效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责任落实的督导、评估和问责机制,对责任落实不力、作风建设流于形式、问题频发的,严肃追责问责,以刚性约束倒逼政治责任落地生根。
(蓝冬林 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