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司法宣传大家谈 | “深”“活”兼具讲好新时代陇原法治故事——甘肃法院司法宣传工作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中国审判微信公众号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10-28 11:26:35 | 53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司法宣传大家谈

我与《中国审判》杂志

图片

编者按

图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讲好新时代法治故事,让蕴含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中国审判》杂志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舆论主阵地作用,在杂志创刊20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本刊自2025年7月起,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推出“司法宣传大家谈”栏目,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院、部分中院新闻宣传部门有关负责人围绕“我与《中国审判》杂志”畅谈“深”“活”兼具的新时代法治故事,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以推动司法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更好服务司法审判工作,助推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建设。


图片

2023年8月29日,甘肃省陇西县人民法院开展“陇原风暴”执行直播活动 供图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


本文为《中国审判》杂志原创稿件

文 | 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宣传处处长 龙鑫

在陇原大地的广袤山川间,法治的种子正随着司法宣传的春风悄然萌发。从祁连山巅的皑皑白雪到黄河岸边的袅袅炊烟,从草原牧区的蒙古包到黄土高原的窑洞村落,甘肃法院宣传工作紧紧围绕院党组“七院建设、四强要求、三大目标”的总体工作思路,紧扣“深”“活”二字,既传承和发展“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红色司法基因,又创新“陇原风暴执行直播”等现代传播形式,将司法宣传融入生态保护、守护中华文脉、营商环境、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需求,让法治故事既有思想深度,又具生活温度。


锚定战略需求

让司法宣传扎根发展沃土


司法宣传的“深”,在于不浮于表面说教、不困于形式创新,在于扎根红色司法基因的“根”、紧扣时代战略大局的“脉”、贴近群众急难愁盼的“心”、挖透法理背后人情的“理”,让法治宣传从“单向输出”变为“深度浸润”,从知法变为懂法、尊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甘肃法院司法宣传的“根”与“魂”。近年来,甘肃法院宣传工作服务人民法院中心工作,深入办案一线,走进一线法官和人民群众中挖掘题材、深耕细作,让红色司法基因在陇原大地焕发新生。


以“司法护绿”守护生态底色。甘肃作为重要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祁连山、黄河流域等生态区域的保护,需要司法力量沉下去,更需要司法宣传力量铺得开。甘肃法院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中“就地调查、就地审判”的理念,将庭审现场搬到被破坏生态一线,让违法者在家门口接受教育,让群众在现场读懂法律。针对非法采集虫草、挖掘发菜、交易野生植物“盆景”等热点问题,我们制作了《法治护航——守护绿色生命线》特别节目,以电视节目+切片视频等接受度更高、传播度更广的形式,向人民群众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红线。我们拍摄AI动画作品《博物馆奇妙夜》,用“铜奔马”“四时月令诏条”“敦煌文书”等吸引年轻人的IP讲述“司法护绿”的故事,在最高人民法院公众号、甘肃卫视等播出后,获得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切实让司法宣传成为守护绿水青山的“助推器”“放大器”。近年来,甘肃高院在环境资源审判、高原牧区司法服务、智慧法院深度应用、多元纠纷化解机制构建等领域的实践探索,多次获得《中国审判》杂志的关注与报道,相关经验通过平台传播获得广泛认可。这既是对甘肃法院工作的肯定与鼓励,更坚定了全省法院干警立足陇原实际、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深耕审判执行主业的信心与决心。


以“普法服务”助力产业振兴。司法宣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甘肃法院聚焦中药材、种业发展、高原夏菜等特色产业,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中“深入群众找问题、结合实际解难题”的做法,将司法宣传嵌入产业发展全链条。甘肃岷县是“当归之乡”,但长期以来,药农与收购商“口头约定多、书面合同少”的问题,导致纠纷频发。岷县人民法院的法官们像马锡五当年“走乡串户”一样,每天蹲在中药材交易市场,跟着药农学“看当归品相”、听收购商讲“交易规矩”,摸清了当地“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交易习惯。随后,岷县法院开展普法活动,并撰写普法文章,拍摄普法视频,普及规范合同的重要意义,结合当地交易实际介绍“当归含水量标准”“付款时间”等条款内容,引导群众按合同办事、诚信经营。司法宣传开展后,书面合同的使用量大幅上升,而纠纷发生率却显著下降。这正是马锡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司法智慧,也是司法和宣传相结合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


聚焦民生小事

让司法宣传激活基层治理


城乡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往往藏在宅基地的边界里、赡养老人的生活费中、邻里的口角争执内。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案”里有大民生。甘肃法院将司法宣传嵌入基层矛盾化解全流程,以群众身边的小案件“个案普法”营造大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用“小案大道理”激活基层治理的“一池春水”。


“小案大道理”,挖掘小案背后的法理情。甘肃法院制作了《陇原法官说》融媒节目,聚焦群众身边的“小案”,讲述法治的大道理。以“土豆法官”的创意,将为民司法的严肃主题,包裹在温情的小案中,实现了意义重大和喜闻乐见的有机结合。甘肃法院的实践证明,司法宣传的“深”,藏在每一件“小案”的法理情中;司法宣传的“活”,体现在把法理讲成家常话、把规则融入生活里。当新“六尺巷”案教会村民相邻权,未成年人审判宣传带动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这些“小案”背后的“大道理”便成了城乡基层治理的“软实力”,让法治不仅成为群众的行为准则,更成为基层和谐稳定的“压舱石”。


聚焦彩礼纠纷,以司法案例引导婚恋新风。在陇原大地的乡村牧区,彩礼作为传统婚恋习俗的一部分,既承载着对新人的祝福,也因部分地区存在的“彩礼偏高、约定模糊、纠纷频发”问题,成为困扰群众生活、影响家庭和谐的现实痛点。甘肃法院紧扣“小案件大道理”的宣传理念,将彩礼纠纷化解与婚恋观引导、基层移风易俗深度结合,通过“分类释法、贴近群众、案例引路”的方式,让司法宣传既成为解决纠纷的“润滑剂”,也成为推动婚恋新风的“催化剂”。为让彩礼纠纷处理规则更易被群众理解,甘肃法院首先聚焦精准释法,针对彩礼纠纷的不同情形梳理典型案例,避免“一刀切”式宣传。宣传团队深入乡村牧区调研当地彩礼习俗,从黄土高原窑洞村落的“三媒六聘”传统,到草原牧区的“牲畜彩礼”惯例,全面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彩礼约定特点后,分类制作以案释法内容。这些宣传案例均来自群众身边事,法官在视频、文章中不仅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相关条款,更用口语化表达拆解法理,让群众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这种聚焦彩礼纠纷的司法宣传,既没有简单否定传统习俗,也没有机械套用法律条文,而是以“理解习俗、尊重民意、引导新风”为原则,用群众熟悉的案例、听得懂的语言、易接受的方式,让“婚恋自由、彩礼适度、依法维权”的理念扎根乡村,为基层移风易俗与和谐稳定注入了司法温度。


激活传播动能

让法治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


司法宣传的“活”,在于创新传播形式、贴近群众生活,更在于“群众味”与现代传播的“网感”结合。甘肃法院打造“陇原风暴”执行直播、“沉浸式”青少年普法等品牌,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司法故事与现代法治理念传递到千家万户。


“陇原风暴”执行直播,让公平正义看得见、摸得着。“陇原风暴”执行直播通过抖音、视频号、中甘网、甘肃卫视、陇原剑等权威媒体平台,构建起“全网覆盖、精准触达”的传播矩阵——既依托抖音、视频号的庞大用户基数,让执行现场走进全国网友的手机屏幕;又通过甘肃高院新媒体账号和本地平台,确保法治声音精准下沉至陇原大地的乡镇村落、草原牧区。直播中,平台不仅全程直击腾房、查封、草原牧区执行等现场,更设置“弹幕”“互动专区”,执行法官通过镜头释法说理,实时回复网友“申请执行需要哪些材料”“被查封财产如何处置”等弹幕提问,还在直播结束后将关键环节剪辑成短视频二次传播。这种“多平台联动、全流程传播、本土化适配”的模式,让执行直播既打破地域限制,让偏远牧区群众也能“云上见证”公平正义;又通过群众熟悉的平台语境,将“生效判决必须履行”的法理,转化为看得见、听得到、能看懂的生活场景,实现良好的司法宣传效果。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