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截至2025年,“陇原风暴”执行直播已开展156场,覆盖全省14个市州,观看人次超3亿,帮助群众实现债权8.7亿元——这种“公开透明、贴近群众”的传播方式,正是“马锡五审判方式”在新时代的数字化升级。
“沉浸式”青少年普法,让“法治初心”在童心发芽。青少年普法的核心,绝非简单的法条背诵或规则罗列,而是以“适配成长规律、贴近生活场景、浸润法治信仰”为导向,从“知识传递”转向“价值塑造”,从“单向灌输”变为“双向唤醒”,让青少年在理解法律、认同法治的基础上,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用规则约束行为,最终成长为兼具法治素养与责任意识的新时代公民。甘肃高院不仅通过情景剧、模拟法庭打破普法的“围墙”,更以“法院开放日”为载体,让青少年走进司法现场、触摸法治温度,在沉浸式体验中播下法治初心的种子。甘肃高院常态化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法院,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亲身感受司法的庄重与温度。2025年4月,甘肃法院邀请兰州市东郊学校300余名学生开展“法治护航·伴你成长”开放日活动,从诉讼服务中心到审判法庭,从红色司法展柜到模拟庭审现场,每一处都设计了适配青少年的互动环节——在诉讼服务中心,导诉法官用动画演示“如何通过自助立案机提交材料”,还让学生们亲手操作“诉状自动生成器”,模拟填写的简易诉状;在刑事审判法庭,学生们轮流坐在法官椅上,触摸法槌,法官则用“法袍上的麦穗代表什么”“法槌敲击三下有什么含义”等问题,引导他们理解司法的象征意义。最让学生们兴奋的是“模拟庭审体验区”,甘肃法院特意选取“校园欺凌引发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作为模拟剧本,让学生分别扮演法官、原告、被告、律师等角色。
在“法院开放日”活动中,红色司法文化的浸润更是不可或缺。法官向学生们讲述70多年前,马锡五在田间地头办案,为老百姓解决“结婚自由”“邻里争地”的难题。来自天祝藏族自治县的藏族学生卓玛指着照片里“马锡五蹲在地上和农民聊天”的画面,对同学说:“和我们草原上的‘马背法庭’一样,法官都要走到老百姓身边去。”
除了省高院,中基层法院的“开放日”更具本土化特色。天水市麦积区人民法院结合“石窟保护”特色,在活动中加入文物保护法治课堂,让学生们参观“麦积山石窟保护司法案例展”,还组织他们模拟“游客在壁画上刻字的行政处罚案”进行庭审;酒泉市肃州区人民法院则邀请留守儿童走进法院,不仅开展模拟庭审,还让法官和孩子们一起写“给未来自己的法治承诺卡”,不少孩子在卡片上写下“以后要当一名优秀的法官,帮助有困难的人”。
截至2025年,甘肃法院已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420余场,累计接待青少年1.8万人次。这种“走进来”的沉浸式体验,让青少年不再是法治宣传的被动听众,而是司法过程的亲身参与者——他们触摸过法槌的温度,理解了庭审的意义;聆听过司法的故事,更在心中悄悄种下“尊重法律、守护公平”的种子。正如一位学生在观后感中写道:“以前觉得法院很严肃、很遥远,今天才知道,法院是保护我们的地方,法律是我们的朋友。”这正是“沉浸式”青少年普法的意义所在:让法治初心在童心发芽,让公平正义的种子伴随他们成长。
从传承“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红色基因,到创新“执行直播”“沉浸式普法”的现代形式;从服务生态保护、产业振兴的战略大局,到解决彩礼纠纷、邻里矛盾的民生小事,甘肃法院的司法宣传始终以“深”为基、以“活”为翼,让司法宣传更有深度、更具温度、更富活力,讲好新时代陇原法治故事,让法治之花在广袤的西北大地绚烂绽放,为法治中国建设注入更多“甘肃力量”。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19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77期
社科要闻 | 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
习近平参观“百年守护——从紫禁城到故宫博物院”展览
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明起报名!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习近平主持并发表重要讲话
乘势而上,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与会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