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法治赋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山东寿光召开

来源:中国行为法学会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10-28 11:45:24 | 30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

△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天宝发表致辞

寿光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天宝在致辞中介绍,潍坊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中国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发源地,拥有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近年来,潍坊市拓展创新“三个模式”,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十四五”以来,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增长30.9%,达到1358.7亿元,稳居全省首位;29家企业、112家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全国地市第一;蔬菜、畜禽、花卉、农机、玉米5个产业规模超过千亿,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98个,“潍坊农品”进入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习近平总书记曾两次肯定农业发展的 “潍坊模式”“寿光模式”。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目前,拥有蔬菜大棚15.7万个,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蔬菜450多万吨、年交易量900多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标准集成中心、种业研发中心、信息交流中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81.9亿元、居全省县域第4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8亿元、居全省县域第3位,规上工业营收达到2395.8亿元、居全省县域第3位,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1944.4亿元、居全省县域首位。


经验介绍

典型示范,交流经验,深化 “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法治效能,是本次会议的鲜明特色。

会议通过听取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寿光市人民法院的经验介绍,进一步坚定了运用司法职能,服务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自觉性。

2024年以来,中国行为法学会生态环境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调研组先后3次到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寿光市人民法院实地调研,形成翔实调研报告。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潍坊法院高效能服务农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呈现“大局意识强、服务举措实、‘三个效果’好”的特色,具有典型意义和推广价值。

图片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崔勇作经验介绍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崔勇,向会议介绍了《构建“3+4+3”工作体系、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一是做实“三项审判(环境资源审判、知识产权审判、海事海商审判),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司法动能。二是抓好“四项重点(耕地保护、农产品质量标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业态新产业),统筹现代农业的安全与发展。三是完善“三项机制(府院联动、多元化解、普法宣传),擦亮护农助农司法名片。

图片

△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培锋作经验介绍 

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杨培锋,向会议介绍了《聚焦“三个模式”、强化司法赋能、依法护航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一是坚持“高位”赋能,打造农业产业化法治新高地。二是坚持“链式”赋能,构建涉农纠纷高效化解体系。三是坚持“联动”赋能,凝聚农业产业化发展合力。四是坚持“下沉”赋能,依法精准护航特色产业发展。

△寿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永涛作经验介绍 

寿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永涛,向会议介绍了《“专业审判+全面保护”、服务寿光蔬菜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一是打造“蔬菜法庭,实施专业审判。二是加强协作联动,实现全面保护。三是延伸审判职能,源头减少纠纷。


嘉宾演讲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讨法治赋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务理论,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

会议以法治与生态农业双向赋能为基点,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高效能服务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为视角,围绕党和国家的新部署、新要求,深入开展了实务理论研讨。

图片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发表演讲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必新发表了题为《以法治赋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本次会议围绕“法治赋能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议题,结合山东潍坊和寿光的经验,要重点把握好“六个统一”。一是做到有法可依与有好法相统一。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依托健全的法治体系,地方在法治实践中应发挥主动性,探索适合本地生态特点的法范体系。二是坚持法治统一与专业化、类型化相统一。生态保护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但需遵循客观规律,不搞“一刀切”。三是严格执法司法与人本执法司法相统一。既要坚持严格执法司法,又要坚持规范文明执法司法。四是贯彻宽严相济政策与恢复性执法司法相统一。执法司法要着眼对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恢复。五是“治已病与“治未病相统一。既要公正高效地解决有关纠纷,又要防止纠纷的发生。六是法治赋能与科技赋能相统一。法治需与科技深度融合,借助技术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图片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邀专家、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石军发表演讲 

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特邀专家、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石军发表了题为《法治赋能生态农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主旨演讲。他提出,推动生态农业迈向更高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法治实践,完善涉农法律法规体系,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强化司法保障作用,繁荣农业农村法治文化,让法治的精神深深植根于乡村振兴的沃土。一是法治奠定发展基石,以稳定的制度预期,构筑生态农业的“安全空间”;二是法治引领发展航向,以刚性的规则约束,划定绿色生产的“生态红线”;三是法治激活发展动能,以高效的权益保障,点燃科技创新的“制度引擎”;四是法治优化发展生态,以多元的协同治理,凝聚共建共享的“社会合力”。

图片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发表演讲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发表了题为《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农业清洁生产的法律保障与制度完善》的主旨演讲。他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农业清洁生产制度,需以法律关系理论为指导,通过明确农业生产者、行政机关、社会公众等主体的权利义务边界,构建“权利有保障、义务有边界、责任可追究”的法治体系;通过细化技术标准、健全激励机制、兼顾区域差异,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与适应性;通过吸收“寿光模式”等实践经验,实现“实践理性”与“规范理性” 的有机融合。

图片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法规标准司原司长别涛发表演讲

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生态环境部法规标准司原司长别涛发表了题为《保护农业农村环境、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他在发言中回顾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历程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要求和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就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法治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图片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专家王伟发表演讲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全国人大土壤污染防治法律专家王伟发表了题为《生态环境法典编撰中农业农村生态问题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提出,农业农村法治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资源、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一环,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深刻变化,法律关系更为复杂,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法治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夯实法治基础,以凝聚共识、引领方向、确立原则、固化成果,通过法律实施强化国家意 志和全民行动,持续稳定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论坛总结

图片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作会议总结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次会议的收获和启示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本次会议适逢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刚刚结束,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规划的建议》,会议特别提出,加快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全会精神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注入强大动力。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既是本次会议的重要内容,更是今后工作的重要指引。要把握精神实质,领会内容精髓,结合工作实际,切实见诸行动。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