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安全新范式贡献智慧。
第三,凝聚力量,共同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学理支撑
应对当前的全球性挑战,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人类社会现代化,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种制度,不是以一种文明代替另一种文明,而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利益共生、权利共享、责任共担,形成共建美好世界的最大公约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这一重大创新理念,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和合精神与“天下为公”“和衷共济”的博大胸怀,为世界和平与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呼吁国际学术界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共同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展开深入探讨,积极推动跨文明对话与交流,通过对不同文明发展理念、价值观念和治理智慧的比较研究,增进相互理解与认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基础和软实力建设贡献学术洞见,构筑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的文化桥梁。同时,积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术领军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的智力活水和创新活力。
对历史最好的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期待中国与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精诚合作、砥砺切磋,不断深化二战史和抗战史研究,共同为捍卫人类和平事业,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凝聚共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