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今年“两会”中的法学家,在关心什么?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3-12 18:54:56 | 471 次浏览: | 分享到:

春和景明,万物生发。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分别于2025年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开幕。

在本届与会的代表委员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法学家身影,本期推送部分代表委员法学家(以姓氏笔画为序)的“法治声音”,与各位分享。

目录:

马怀德:关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优化营商环境、“内卷”与“躺平”的建议
付子堂:加强新兴领域立法工作
吕忠梅:生态环境法典出台后,环保法将完成历史使命
孙宪忠:建议制定不动产登记法,进一步保护不动产物权
周光权:轻微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应尽快落地、完善检察实务专家常态化授课机制、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制度
高子程:力求履职实效 服务国家大局
贾宇:修订劳动合同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
聂鑫: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普”写法治中国华章


1.png

马怀德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

  • 涉外法治人才培养

中央高度重视涉外法治工作,多次就人才培养作出部署。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短板,包括培养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实战能力欠缺、培养复合度不够等,导致现有人才在质与量上都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我认为,各高校应高度重视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将其作为当前法学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一是改革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四跨培养”,即跨学科专业、跨学校、跨国别、跨理论和实务培养。推动跨国别培养很重要,应当鼓励我们的优秀人才赴国外和国际组织实习实践,这对于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质、锻炼实战能力都很有用。考虑到实际效果,时间有必要适当长一些,这就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和社会提供一定的帮助支持。

二是进一步更新丰富课程,吸收最新的立法情况和实际案例,多开设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的课程。尤其是有针对性地开设国别法的课程,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国的企业“出海”后不可避免要适用所在国法律,必须了解当地的法律规定、税收政策、合规要求以及一些特殊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够防止发生纠纷、避免损失、维护正当权益。此外还要增加一些实务的课程,例如案例研讨、实践课、实训课,要占到一定比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很有意义。

三是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坚持实践导向。无论是编写教材、设计方案,还是课堂教学、实习实训,都尽可能地吸纳实务部门的同志参加,请他们将最新的案例、动态、趋势带到课堂上、吸收进教材里、纳入方案中,更好地培养实战型人才。

  • 青少年心理健康

去年,社会上发生了一些极端事件,包括个别行凶案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这些事件背后都存在一个社会公众的心理问题,有必要引起重视。我建议从源头入手,大力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将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首先,加强对中小学生、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普查。要做到全覆盖,不是只有入校的时候查一遍,而是要经常性地普查,尽早发现心理问题乃至精神疾病的苗头。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干预,确保存在问题的青少年能够得到及时治疗,情况不再恶化。

对于已经发展成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要及时收治。实行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家庭、学校、医院协调配合,不仅要保证患者得到全面系统的治疗,也要保护他们的隐私,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做好研判,把真正生病的人送进医院,同时防止正常人“被精神病”。

还要加强法治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把法治教育做深、做细、做实、做活,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有基本的法治观念,这是避免违法违规、避免肇事肇祸、避免发生安全事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工作。

  • 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分解成很多具体的任务。例如,政府的政策要稳定、决策要科学、监管要精准、执法要规范等。现在一些执法机关之所以被社会所关注和诟病,就是因为执法不规范,你提到的“远洋捕捞”也好,或者是异地执法、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一刀切”执法、暴力执法、逐利性执法等乱象,都是对营商环境的极大破坏,也反映了相关人员的短视。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所谓的营商环境,最终体现为企业家、市场主体对于营商政策、制度的信任程度。如果他们能感受到政策的一贯性、延续性,感受到执法活动规范精准、有“温度”,感受到办事效率高、很便捷,他们对政府有信心,就会积极投资、扩大投资,长期稳定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从我实地调研的经验来看,营商环境是各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竞争力,哪个地方营商环境好、有口皆碑,自然就有很多优质企业慕名前来投资兴业。

优化营商环境,当务之急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下一步,我们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部署,特别是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同时也希望中央尽快开展相关的执法检查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考虑修改《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它上升为优化营商环境法,提高其权威地位。

  • “内卷”与“躺平”

我觉得多数的学生是充满上进心的,对于“躺平”,大家更多是开玩笑说说,实际这么做的并不多。

以我们法大为例,同学们无论是拼成绩、拼绩点、拼保研推免,还是拼考证、拼求职,都力争一个好的结果,大家互相调侃是“卷王”“卷心菜”。我们要肯定、鼓励年轻人的上进心,奋发有为、人人争先,不应被视为“内卷”。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政策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设计,减少无意义的竞争,那才是真正的“内卷”,对个人、对社会都没有好处。

今年最红的两个年轻人——《哪吒2》的导演饺子、DeepSeek 的创始人梁文锋,他们以长期主义的精神认真钻研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追求极致进而收获成功,值得学习。

我们要鼓励年轻人有理想、有梦想、有追求,同时在制度设计上尽可能地防止“内卷”,防止无意义的竞争,鼓励有效的竞争。

(来源:“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

2.png

付子堂

全国人大代表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 加强新兴领域立法工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特别要加强新兴领域的前瞻性专门立法,促进和规范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我注意到,随着汽车智能化新技术不断涌现,现有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法律法规在测试应用、产品准入等方面,还存在规定不足或规定得较为零散的情况。

去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发布首批确定由9个汽车生产企业和9个使用主体组成的联合体,在北京、重庆等7城市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

为了解当前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情况、技术瓶颈、法律障碍和政策需求,我到试点区域之一的重庆永川区开展实地调研,亲身体验了无人驾驶出租车,并与经济信息、公安、司法、交通运输等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了座谈交流。我了解到,道路交通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现有法律中的一些规定,与当前自动驾驶汽车发展的需求并不相符,有必要加强自动驾驶汽车相关立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我将针对自动驾驶汽车提出建议:在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的关键时期,我国应就自动驾驶汽车开展专门立法,或者授权相关地方先行先试,以统一当前分散式、地方化立法,为自动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来源:人民日报)

3.png

吕忠梅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

农工党中央副主席

  • 生态环境法典出台后,环保法将完成历史使命

2014年,修订环保法时曾经提出过法典化方案,希望能够将环保法作为未来的环境法典总则进行考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立改废释纂”,在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法典编纂的立法形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中,明确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基础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还看到,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已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24年年度立法计划,表明国家立法机关已正式启动了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立法程序。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