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今年“两会”中的法学家,在关心什么?

来源:中国法律评论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3-12 18:54:56 | 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来源:节选自“南方都市报”报道)
  • 完善检察实务专家常态化授课机制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活动把检察实务知识‘富矿’带进高校课堂,有助于推动法学教育与法治实务相互融合,培育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4年9月23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走进清华大学启动仪式在清华大学举行。最高检党组书记、检察长应勇,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我全程参与了这个活动,和清华学子一样受益良多。”周光权代表表示,“检校合作对检察机关锻炼队伍、提升专业化水平,为‘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通过‘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等活动,将检察机关积累的司法实践‘富矿’引入高校课堂,有效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中实践资源不足的短板。”

周光权代表注意到,最高检工作报告提到,2024年,深化检校合作,安排11名专家到最高人民检察院挂职、106名法学名师进检察讲学,组织238名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授课,推进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教育,共同学思践悟习近平法治思想。

“高校是法治人才建设的‘摇篮’,而检察机关是实践育人的‘活水池’,双方合作能够培育兼具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和扎实法学功底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周光权代表说,“今年2月,最高检与教育部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作为老师,我们将落实好相关改革部署,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与教学培养,持续提升法治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我特别呼吁检校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完善检察实务专家常态化授课机制,并在典型案例研究、司法鉴定技术等领域加强协同创新。”

(来源:检察日报·两会特别报道·要闻版)
  • 完善自动驾驶相关法律制度

当前,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已居于世界前列。不过,技术发展需要法律的规范与引导,世界各国在抢占自动驾驶发展机遇时,都十分注意通过立法方式保障自动驾驶的安全。近两年,我国深圳、上海、无锡、苏州等地相继出台了自动驾驶的相关立法,通过地方立法先行先试,积累自动驾驶立法经验。地方人大常委会在自动驾驶立法过程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受上位法的限制,许多内容如自动驾驶车辆标准、保险、事故责任认定等无法在地方立法中规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自动驾驶等级划分为L0-L5级,此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相互对应。其中,L0-L3级依旧存在驾驶人,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冲击有限,基本上可以继续适用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原有规定;高度自动驾驶(L4级)和完全自动驾驶级别(L5级)的车辆,因为车内不再配有驾驶人,属于“无人驾驶”,与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部分规定产生明显冲突。

为此,建议公安部、工信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中央单位尽快对自动驾驶的法律规制问题展开研究、论证,及时推动修改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上位法,增设“自动驾驶”章节条文。具体而言,有如下建议:要允许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行驶并授权地方先行制定准入标准。建立以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义务为核心的规制模式,以车辆所有人、管理人代替驾驶人。增加针对无人驾驶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归责情形,责任认定引入无过错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新保险机制。明确自动驾驶的事故数据存储和提供义务。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推进高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促进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壮大。

(来源:清华新闻网)


6.png

高子程

全国人大代表

全国律协会长

  • 力求履职实效 服务国家大局

人大代表,受人民重托,以人民为中心,以大局为己任,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作为来自律师行业的人大代表,更应当立足本职工作,发挥积极作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同时,团结凝聚广大律师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重要指示精神,强化爱党爱国、执业为民的行动自觉,做到讲政治、顾大局,讲业务、促提升,讲责任、重规范,讲良知、求质效。

新时代,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挑战与机遇并存。作为律师行业人大代表,应坚持大局意识和法治精神,把握趋势,尊重规律,出实招,献长策。在经济、法治、文化、民生、教育、医疗等各领域,助推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今年我提出了善用人工智能服务老龄社会、利用网络空间和AI技术破解校舍和师资资源紧张难题、保障市场主体安全感提振市场信心和活力等建议。

律师执业过程中会接触各领域、各行业,其职业特点在及时发现、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此外,律师行业应尽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和新兴业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此,我提出了发挥律师优势助力涉外法治、进一步出台适合律师特点的政策措施、合理界定特定领域律师责任等建议。

去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蓝图,令人鼓舞,律师行业,大有可为。作为律师行业人大代表,我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司法部官网)

7.png

贾宇

全国人大代表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 修订劳动合同法保障灵活就业人员权益

“有的外卖骑手‘被外包’,有的‘被签订’自然人服务合作协议,当工作中出现受伤等情况主张权益时,用工平台或企业常常以此否认彼此存在劳动关系,影响灵活就业人员维权。”贾宇代表说。因此,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他联合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修订劳动合同法的议案,直击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问题。

在贾宇代表看来,修订劳动合同法以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的劳动合同法主要针对传统就业方式,难以适应灵活就业的特点和需求,而且现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对于平台经济下的新型就业模式缺乏明确的法律界定,导致灵活就业人员维权困难。

“加强灵活就业人员合法权益保障是保障灵活就业人员生活、促推社会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是强化平台企业责任、推动平台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公平就业、增强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贾宇代表呼吁,希望全社会更多地关注灵活就业人员,进一步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微信公众号)


8.png

聂鑫

全国政协委员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   “普”写法治中国华章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秉持“大一统”的国家理念,坚持以民为本,崇尚礼法合治,在基层治理中维护家庭伦理与社会和谐,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对于今天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高校法学教师,在参与普法工作中,我深切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有学法用法的热情,却苦于专业学习的门槛较高。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在法治宣传教育内容与形式上有所创新,讲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法律故事与当代经典案例,真正落实“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方可入脑入心、事半功倍。

一是充分利用好经典案例素材。案例是普法的鲜活教材,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有很多宝贵资源,传统裁判文书追求法理与情理的协调统一,审判技术与说理水平很高,在民间还有“狄公案”“包公案”等老少咸宜的故事广泛流传。当代也有很多典型案例与优秀法律工作者事迹,是有待挖掘的“富矿”,如电影《第二十条》以艺术形式向社会普及了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知识,诠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理念,类似成功范例值得充分借鉴。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