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发布会暨“高水平法治建设中法治实施疑难问题”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行为法学会微信公众号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6-19 14:31:40 | 268 次浏览: | 分享到:

图片21.png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会强发表主题演讲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证券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邢会强分析了我国内幕交易执法司法中的疑难问题。他指出,我国在内幕交易行政处罚和刑事制裁领域实行推定制度,这极大减轻了指控方的举证责任,使得我国对于内幕交易的处罚强度很高,高于域外大部分资本市场,引发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内幕交易行政推定不够审慎,排除内幕交易的合理事由制度未得到充分发展;内幕交易刑事推定涉嫌违反无罪推定原则,内幕交易行政推定则危及交易者的诚实推定权。因此,建议尽快废除密切关系人+交易联络接触+交易型内幕交易推定;同时,监管部门应制定明确的内幕交易阻却事由细则,以给合法的交易需求预留空间。

图片22.png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孙晋发表主题演讲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商业法研究会副会长孙晋发表题为公平竞争审查:塑强市场规制法的基本价值面向的演讲。他指出,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灵魂,市场规制法乃至经济法以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为使命,但实践中有向管制法逃逸的倾向,亟待匡正。充分发挥作为高水平法治典型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之事前预防性监管作用,可以保证管制化的经济法回归公平竞争价值本位,同时有助于避免经济法实施中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图片23.png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许多奇发表主题演讲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财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许多奇在题为金融法治智能化协同治理的演讲中指出,当前我国金融治理面临协同不足的现实困境,表现为纵向上监管权在央地之间摇摆,及横向上各监管部门的协调难题,导致金融风险事件仍屡见不鲜。金融检察与金融监管存在双向耦合关系,金融监管从事前预防,而金融检察则在风险演化为违法犯罪后进行事后归责,并能够作为监管制度的二阶观察者,促进监管效能的提升。为破解协同难题,应以四大检察为重要抓手,在刑事、民事、行政及公益诉讼检察中,借助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全面强化金融法律监督职能。许多奇教授进一步阐述了通过构建跨部门数据共享与协同办案平台,能够打通当前公检法司与金融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互通、知识共享和风险预警,将风险消灭在萌芽阶段,形成从源头管控到末端处置的全流程、一体化金融法治协同治理体系。

图片24.png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发表主题演讲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静漪围绕把握四对关系,构建社会领域法治实施新格局,强调社会法关注的是民生问题,涉及面很宽,其法治实施情况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提升社会法的法治实施水平,需要把握好四对关系:一是重点与全局的关系,在以点破题系统布局之间找到动态平衡,实现结构优化;二是实践与规范的关系,让行之有效的社会领域改革政策和试点经验上升为法律制度;三是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以《劳动法》实施三十周年为契机,回顾制度初心,回应社会变迁和社会需求,完成好社会法从修补社会裂痕完善顶层设计转变的时代任务;四是赋权与明责的关系,按照社会法以人为本”“社会本位的要求,以权责对等促进赋能增效,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在法治阳光下体面劳动、安心生活、共享发展。

图片25.png

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佑海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孙佑海以生态环境案件裁判执行中的难点问题研究为题发表演讲。他指出,在当前环境公益诉讼实践中,支付生态环境赔偿金逐步成为生态环境损害行为人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的主要方式。但随着生态环境赔偿金数额的日益增加,却出现大量资金闲置、无法用于修复生态环境的困境。原因在于有关部门对于如何使用这些数额巨大的生态环境赔偿金,多年来一直存在重大分歧。应尽快依法构建并明确生态环境赔偿金的科学管理模式,切实用好这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破解当前环境资源审判执行工作中的这一重大问题。


关于中国法治实施报告


图片26.png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图书合集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项目由江必新于2012年倡议发起并主编,中国行为法学会和中南大学联合主办、中南大学中国法治实施研究中心承办。项目旨在围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法治建设新阶段的中心任务,聚焦法治实施,记录中国法治发展历程,为法治中国实践提供系统的年度体检,为加快法治中国建设出谋划策。年度报告采取序言+总报告+部门法报告+专题报告+十大事件评析+纪事的立体化结构:总报告,宏观梳理年度法治实施总体情况,旨在总揽全局;七大部门法十三部实施报告,分章详述法律体系各部门实施进展,重点突出专域;七部年度法治实施专题报告,深入探索年度法治实施重大主题,着力聚焦要点;十大典型事件名家评析,权威解读年度最受关注大案大事,旨在见微知著。

图片27.png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图书封面

除年度报告外,中国法治实施报告”(CLER)项目产品还包括年度十大事件评选”“年度专题论坛等四大成果群落。通过年度报告的定期出版发行和系列产品的广泛传播推介,项目有效覆盖法治建设各类群体,成为高层决策、法学研究、法治实践的重要参考。

图片28.png

图片29.png

图片30.png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图书目录

《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由来自22所高校、10家实务部门,共38位著名学者和实务专家联袂创作。全书共84.8万余字,分四大部分,共20个报告和10篇名家评案,多维度全景式展示了2024年中国法治运行的客观情况,总结特点、发现规律、挖掘问题、提供对策。

 

图片31.png

会议现场

与会领导、专家一致认为,法律实施问题是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江必新为首的创作团队,坚持不懈、连续十二年持续撰写《中国法治实施报告》,为研究中国的法治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记录。主创团队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和执着的精神令人钦佩。《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5)》对上一年度中国法治建设各领域作出了清晰呈现、系统总结、客观评价,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中国法治建设的进步:法律规范体系更加完备、法治实施体系更加高效、法治监督体系更加严密,法治中国呈现高水平发展的新气象。希望主创团队持续编纂,久久为功,《中国法治实施报告》必将成为中国法治实施史上的一座丰碑。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