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题图:陕西合阳黄河湿地风光(视觉中国 供图) 组图:金水派出所民警工作撷影(金水派出所 供图) 如何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陕西省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用21年“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的坚守与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创新实践,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本刊通过深度对话与走访,解密“金水密码”:它彰显薪火相传的接力奋斗与青春力量的澎湃动能;它依托“三级调解+网格赋能” 吸附矛盾,借力智慧警务守护平安,更坚守“科技为表、人心为里” 的治理温度;它用“党员亮身份”、“五心工作法” 和“金水管家” 的警民共治,将“群众满意” 铸为最高荣誉。 金水实践是“枫桥经验”的生动注脚,其根植人民、融合创新的治理智慧,为筑牢平安基石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金水样本”。 2025年5月17日,陕西省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所长王京红(右)接受《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专访(张元 摄) 2025年5月17日,王京红在陕西合阳接受《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专访。王京红是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所长,荣获2023年度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获评全市优秀政法干警、全市优秀公安民警、全市队伍建设优秀工作者等称号。 荣誉殿堂:廿一年荣光背后的传承脉络 梁相斌:王京红所长您好 ! 当“连续21年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些荣誉摆在您面前时,外界很好奇:一个基层派出所如何能在20多年里始终保持先进?这些荣誉的背后有着怎样的历史传承? 王京红:说起这些荣誉,首先要从金水派出所的“根”说起。我们的前身是合阳县城关派出所,2017年正式更名为金水派出所。21年的一级所荣誉,不是某一任领导的功劳,而是4任所长接力奋斗的结果。 第一任吕农田所长在任10多年,那是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当时派出所办公条件艰苦,但吕所长带着大家一股劲儿地干,硬是在他任内实现了“全国公安一级派出所”零突破。第二任李明所长接棒后,重点抓制度建设,一步步地规范一个派出所,并将其带到了全局先进行列。第三任谭耀云所长抓住“枫桥经验”在全国推广的契机,终于夺得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这块金字招牌。我现在做得更多的是在前任基础上守正创新,让荣誉的旗帜继续飘扬。 梁相斌:从城关派出所到金水派出所,仅仅是名称的变更吗?背后有没有更深层的意义? 王京红:更名不仅是换块牌子。2017年恰逢合阳县城市发展转型期,城关派出所的辖区从传统城乡结合部向现代化城区转变。“金水”之名取自辖区的金水沟,既延续了地域文化根脉,也象征着派出所要像金水河一样,始终保持源头活水的创新活力。更重要的是,更名后我们主动对标“枫桥经验”,把工作重心从管理向治理转变,这是一次理念上的深层变革。 2024年11月30日,合阳县公安局金水派出所全体党员民警在参观烈士纪念馆时进行入党宣誓 ( 刘晓阁 摄 ) 铁军锻造:老典型里的青春风暴 梁相斌:作为“老典型”单位,现在派出所的队伍结构是怎样的?有没有一些年轻民警的故事特别打动您? 王京红:我们现有21名民警、23名辅警,平均年龄34岁,是一支“老公安带新力量”的年轻化队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几位90后骨干,他们用青春活力为“老典型”注入了新动能。 1994年出生的副所长魏娇,是我们所的“社区百灵鸟”。她负责的社区有3万多常住人口,仅“九小场所”(指按分级管理原则由公安派出所管辖的人员密集场所,具体分为9类)就有200多家。这个小姑娘每天带着笔记本走街串巷,谁家有矛盾、哪户有困难,她都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两户邻居因下水管道堵塞闹得要动手,魏娇得知后连续三天上门调解,不仅找工人修好了管道,还促成两家人坐下来吃了顿和解饭。现在她的手机里存着2000多个群众电话,被大家称为“24小时在线的贴心所长”。 1996年出生的白康是接警组的“拼命三郎”。他在派出所工作了7年,从新警成长为接警小组组长,2024年他一个人就接了906起警情。我们实行三班两运转,48小时轮一班,平均每天接警25到26起,最忙的时候白康一个班要处理40余起警情。一次他连续工作36小时后刚准备休息,又接到一起老人走失的警情,就立刻带着辅警在辖区找了5个小时,直到凌晨两点才在河边找到老人。这样有所作为的年轻民警,在我们所里还有好几位。 梁相斌:这些年轻民警身上有什么共同特质?他们如何理解“枫桥经验”? 王京红:他们有三个共同点:一是会说“群众话”,比如魏娇能讲流利的合阳方言,调解纠纷时特别令人信服;二是能办“麻烦事”,像白康处理的很多都是家长里短的琐碎事,但他从不嫌麻烦;三是肯吃“辛苦”的苦,接警组的民警平均每周加班40小时。 在理解“枫桥经验”上,他们有着很朴素的共识:“‘枫桥经验’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握在手里的办法。”比如内勤曲珍珍,95后的她负责宣传工作,2024年县局被省厅采用的公安微博文章中,60%都是她策划的。她还把“枫桥经验”拍成系列短视频,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法律知识,30余条视频短片累计播放量超过了50万。这就是新时代青年民警对“枫桥经验”的创新表达。 枫桥实践:矛盾化解的“金水解法” 梁相斌:“枫桥经验”的核心是“矛盾不上交”,金水派出所在这方面有什么独创做法? 王京红:我们秉持“矛盾纠纷无大小,千方百计解决好”的理念,探索出“三级调解+网格赋能”的工作模式。首先在每个社区设警务室,民警担任社区副书记,这是第一级调解;然后成立“民警说事室”,由退休干部、乡贤组成调解团队,这是第二级;最后针对复杂纠纷,联合司法所、法庭形成“三调联动”,这是第三级。 特别应该提到的是我们的“民警说事室”,其前身是“老吴工作室”。2019年我们结合合阳县“乡村说事日”活动,把调解室升级为“民警说事室”。说事室里最显眼的就是一个大大的“和”字,有调和、说和、和谐三层意思。2024年我们接警6200多起,90%是求助类和纠纷类,真正构成案件的只有300多起。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夏天,两个瓜农因摊位占地大打出手,我们把他们请到说事室,给他们泡上合阳茯茶,让他们轮流说委屈,最后不仅帮他们化解了矛盾,还帮他们协调了新摊位。 梁相斌:您刚才提到“网格赋能”,这具体是怎么运作的? 王京红:我们把辖区划分为60个网格,实现“网中有警,警中有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辅警和多名网格员,形成“1+1+N”治理单元。民警李思成负责的网格里有个老旧小区,过去飞线充电问题突出,他带着网格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还协调物业安装了充电桩。现在这个小区不仅没有了飞线,还成立了业主自治委员会。 这种网格管理让我们的触角延伸到了每个角落。2024年11月,网格员在巡查时发现一栋居民楼里有刺鼻气味,立即上报给社区民警,我们迅速排查出是某户居民在家私制化学品,及时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这就是小网格发挥大作用的真实案例。 科技赋能:智慧警务的攻防之道 梁相斌:现在违法犯罪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科技手段在派出所工作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王京红:最大的变化是非接触性犯罪激增,特别是电诈案件,去年占我们辖区刑事发案的70%。10年前我们办理最多的是盗窃自行车案,现在面临的是虚拟货币洗钱、AI诈骗等新型犯罪。 合阳作为陕西省“雪亮工程”示范县,县城有906路高清探头,还配备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系统。这套系统帮了我们大忙:2024年5月,一位老人被“投资养老项目”诈骗了12万元。我们通过监控追踪到嫌疑人乘车轨迹,24小时内就在邻县将其抓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