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以法之名》,通过一针一线的拨乱反正,把法的威严和法治理念展示在观众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和力量!该剧讲述了检察官洪亮等人刀刃向内、严肃查处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故事,塑造了更加真实、更接地气、更有烟火味的检察官形象。作为一名检察侦查干警,看完这部剧后很有感触。
人性中那些不堪的黑暗总会时不时浮现,直击我们内心最深处的痛点。剧中,好人被冤枉,坏人被放纵,黑恶势力的魔爪将鲜活的生命丢进垃圾堆毁尸灭迹,将追查案件真相的检察官残忍杀害。那种被黑幕包围的压迫感窒息感,让我们震惊。
我们不惧犯罪本身,是因为相信犯罪分子最终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但当法治遭受践踏、正义蒙上黑幕时,需要有人挺身而出,剧中的洪亮就是坚持斗争的勇士。他知道这或许有代价,怕被报复,怕家人受牵连,看似有点儿怂。
当乔振兴遇害,他躲进厕所释放那份无法遏制且又真实的苦涩。当妻子相逼时,他也曾犹豫和彷徨。但正是这份怕,才让他的勇有了千斤重量,他在原则和底线面前从不低头。当乔振兴家属申诉被拖延,他也敢于在领导面前据理力争。当发现亲人涉案,他毅然走出那扇出来后就回不去的家门,最终选择了正义。
我们之所以相信正义不会缺席,是因为有洪亮这样的一群勇士在黑夜里举起火把,为一口气、为一个理,坚决走到底。
守护公平、维护正义,司法是最后的屏障。司法是约束公民的,但执法者更应接受司法的约束,以确保司法的公平和公正。剧中,万海集团被构陷为黑社会,张文菁因履行辩护权被打成骨干成员,而真正的黑恶势力却在司法腐败分子庇护下逍遥法外,继续作恶。
当司法人员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司法这道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崩塌,被害人控诉无门、走投无路,看不到法治之光时,社会公平正义就无从谈起。检察侦查,就是要刀刃向内,在不公正案件甚至冤假错案中发现并查处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职务犯罪。
司法办案只有是非对错,但司法工作者不是非黑即白。洪亮不是完美的,他也曾办错案,也曾因违规造成办案事故,但他始终保持刀刃向内的决心,敢于将失误上报、敢于直面调查。
在王春祥失职案中,面对同事的质疑指责,洪亮没有停止调查。从指导组到专案组,他哪怕要离职了,也要笃定复查万海涉黑案件、追查乔振兴死亡和矿难事故真相,这样的震慑力使得犯罪集团惶惶不安、欲盖弥彰,最终还案件以真相、还司法以正义。
司法既要维护公正,自身也要体现公正。犯罪分子为达目的往往不择手段,但司法办案自有法定程序,绝不能以暴制暴、以恶治恶、以不法查究不法,实践中冤假错案的发生往往是程序违规违法的结果。剧中的李人骏为了政绩,一心把万海案办成“铁案”,沦为被利用的帮凶。反观专案组的调查,严格依法、细致认真,不放过任何线索和疑点,即便是在嫌疑人不认罪、证人不配合的困境下,也严格恪守程序正义。
不公正的司法比违法犯罪危害更大,一个错案影响几代人的生活。检察侦查必须坚持依法稳慎、务必搞准,不能放低标准甚至罔顾事实,更不能刑讯逼供、暴力取证,宁纵不枉才能最终不枉不纵。天理之下,援情入法。司法不是冰冷的教条和工具,检察侦查也是讲人情的,但这里的人情绝不是讲关系、讲私情,而是在不突破规矩、不违反程序的前提下讲司法人文关怀,讲老百姓最朴素的情感期待。
自古以来,人们津津乐道狄公断案、包公严明,但正义从不是个别“青天”人物推动实现的,而应当以系统化监督制约让正义得到制度支撑。剧中,洪亮等人刀刃向内、利刃出击。
剧外,无数的“洪亮”们坚守在办案的第一线。就在这部剧首播的当天,最高检检察侦查厅官宣挂牌成立,检察侦查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检察侦查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重要职权,是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保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作出专门部署,要求“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依法查处利用职权徇私枉法、非法拘禁、刑讯逼供等犯罪行为”。强化对执法司法的监督制约,依法严惩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检察侦查责任重大,检察侦查人使命光荣。
全剧的最后一个镜头赫然可见白墙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两行字,正是检察侦查的根本价值追求。(重庆市人民检察院检察侦查部检察官助理 徐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