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三
坚定法治自信,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而是实际的、具体的。我们有条件有信心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有责任有能力提高全面依法治国水平,为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营造有利法治条件和外部环境,为世界法治文明建设作出中国贡献。
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应该坚持立法先行,深化立法领域改革,聚焦高效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制约监督,健全公正执法司法体制机制,突出标本兼治,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坚定法治自信和推动改革创新是有机统一的。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另一方面,在法治实践中大胆探索、锐意改革,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应对法治中国建设中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引领人们把法律规范内化为内心认同,增强全社会对法治的信任感,才能在最广泛的范围凝聚法治共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汇聚以法治护航中国式现代化的合力。
法治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我们应当以坚定的自信、充足的底气,推进同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要求相适应的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当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际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制度、规则、法律之争,干涉与反干涉、制裁与反制裁成为外交法律斗争的重要特征。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必须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和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完善涉外民事法律关系中当事人依法约定管辖、选择适用域外法等司法审判制度,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积极发展涉外法律服务,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律师事务所,为我国公民、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中华法系的影响曾传播辐射东亚、远及世界。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传承中华法律文化精华,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规律,汲取世界法治文明有益成果,形成了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举措,为人类法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方案。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蕴含的丰富法治思想,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文化根基,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法治文明新的时代内涵。同时,总结我国法治体系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提升我国法治体系和法治理论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的法治理念和主张,为推进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法治化提供中国智慧。
作者: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教授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华民族共同体
《求是》社论:不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更加光明的前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
七十载昂扬奋进 共携手再谱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