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Behavioral Law Society Development Network

中国行为法学会事业发展网
  • 中国行为法学会第六届四次理事会在京召开
  • 沉痛悼念马宝善同志
  • 中国行为法学会医疗健康法治研究专业委员会战略合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 学会动态 | 第二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法治论坛在云南警官学院举行
  • [完整版|图文]《中国法治实施报告(2022)》隆重发布
  • 《企业商事刑事风险防范指引丛书》 启动交流会在京召开
  • 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侦查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现代侦查技战法论坛在浙江绍兴召开
  •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在长沙举行
  • 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 《人民就是江山》——大型公益原创歌曲交响 音乐会在京举办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理论版 | 姜泽廷 马怀德: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管理员 | 发布时间 :2025-07-24 12:19:53 | 195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生态文明建设强化保障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指引我们不断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全面强化生态环境法治保障,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法治是守护绿水青山的根基和力量。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断增强,法治对绿水青山的守护更加全面、更加深入、更加高效。2018年的宪法修正案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宪法依据,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对现行生态环境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集成升华。这一重大法治建设部署必将有力推动生态文明基础体制更加完善。此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规定(试行)》等多部党内法规出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逐步形成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些人民群众切身可见的变化,成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实践成果和原创性贡献的有力证明。

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必须使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深入人心,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着眼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提出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指引我们以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民群众更加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宣传普及生态环境法律知识。在推动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的同时,全社会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也显著增强,为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营造了有利法治氛围,以法治手段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


   通知公告

  • 暂无相关记录!
【编辑:杨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