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6日,由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法学院软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软法基础理论: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举行,90余名专家学者参会。会议在主旨演讲外,围绕“软法中的法理”“软法的实施机制”“软法与部门法”“软法与硬法的混合治理”四个专题展开研讨。 开幕式 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成协中教授主持。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教授作开幕式致辞。郭雳教授回顾了北京大学作为软法理论诞生地的学术传统,强调了罗豪才教授提出的“软法之治”对当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呼吁深化软法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复合型治理体系构建,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郭雳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沈岿教授作开幕式致辞。沈岿教授回顾了罗豪才教授2005年倡导软法理论与公共治理研究以来软法理论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指出软法概念已经不再如当初那样不为人接受,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当今时代软法之治的重要意义,只是,软法研究仍然面临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挑战,需要一方面继续深化“软法法理学”研究,另一方面加强对软法价值和作用的实证考察。沈岿教授最后寄望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之下共创软法事业新发展。 沈岿教授
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 换届程序由南开大学法学院王瑞雪教授主持。 王瑞雪教授 首先,中国行为法学会办公室副主任杜帅宣读《关于同意中国行为法学会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换届的批复》。 杜帅副主任 年会选举产生了第三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成协中教授当选主任委员,石佑启、毕洪海、何海波、何志鹏、宋华琳、张淑芳、张翔、赵宏、高家伟、黄茂钦教授当选副主任委员,王瑞雪教授当选秘书长,俞祺长聘副教授和张力教授当选副秘书长。 随后,新当选第三届主任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成协中教授致辞。成协中教授首先表达了对罗豪才教授的缅怀与致敬。罗老师在二十年前将软法概念引入中国,并倡导推广,才使得软法这一域外概念在国内公共治理和公法研究中得以落地生根。二十年间,大家对软法从陌生、排斥,到理解、接受,再到发展、运用,既源于软法概念本身的亲和性、包容性与发展性,更源于罗老师的高瞻远瞩与身体力行。然后,成协中教授表达了对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沈岿教授和研究会委员们的感谢。沈岿老师不仅带领软法研究会全体同仁深入推动软法研究,他自己更坚持每年撰写一篇软法论文,《软法九讲》就是这些年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现。成协中教授也对中国行为法学会的坚强领导与大力支持表示了真诚感谢。成协中教授最后表示:研究会将在中国行为法学会的坚强领导下,把“办好每一次活动、做扎实每一项研究”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精心设定年会议题、创新研讨形式,深度挖掘软法在新兴领域的应用价值,持续深化软法基础理论研究,推动软硬共治的法治实践,努力为推动中国特色法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成协中教授 最后,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作换届致辞。李文燕总监事指出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在罗豪才教授倡导下和姜明安教授等老师的推动下成立、发展,未来必将薪火相传,持续为软法理论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李文燕总监事对软法研究专业委员会对发展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学术导向;二是持续深化理论创新和实践的融合;三是要不断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四是从严治会,加强内部管理。 李文燕总监事
主旨演讲 主题演讲由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科学部主任齐延平教授和安徽大学法治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程雁雷教授主持。 齐延平教授 程雁雷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姜明安教授就“充分发挥软法在推进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主旨演讲。他围绕“推进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为什么特别需要软法的规范和保障”、“软法对规范和保障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主要有哪些作用”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软法在规范和保障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个问题展开,系统总结了软法的五方面功能,即形成和发展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治理的基本原则;提供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的基本标准;确定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建立智能经济、智能社会智能工具运作的具体规则;确立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的基本伦理规范。同时,他认为应从提高软法制定主体、完善软法制定程序、保障软法的正确及有效实施和健全软法违法责任体系等四方面进行完善。 姜明安教授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副会长、湖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江必新教授对本次会议的召开意义给予高度认可。他指出,软法研究意义重大,需依托软法研究共同体的集体努力,并对罗豪才教授在软法研究事业上的开拓贡献表示崇高敬意。江必新教授进一步强调,软法是现代治理的核心工具,是硬法框架下的弹性补充,是数字文明的治理基石,更能推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治理模式的有机结合。他同时指出,在软法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发挥其自我实施、自我实现的特性,综合构建保障软法有效实施的各类机制。 江必新教授 《中外法学》主编、北京大学法学院王锡锌教授就“软法:从规范集合到治理结构”作主旨演讲。他首先回顾了罗豪才教授的研究进程,指出罗老师从政治哲学的研究转向对司法审查的研究,然后转向对行政法平衡理论的研究,都是在处理国家和人的关系问题;而软法概念的本质也是如此,理解软法应当从国家与人的关系、权利与权力的平衡角度出发。罗老师将软法理论引入中国,将其从规范层面转换到权力治理结构中。王锡锌教授进一步指出,研究软法应当跳出规范层面,从公共理性角度理解软法的功能。同时,软法与硬法的核心区别不在功能,而在过程。他强调软法是批判性框架,以此批判不具备公共理性的硬法规范。 王锡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高家伟教授,针对近十年来软法研究的发展作主旨演讲。他指出,近年来软法领域的研究呈现井喷式增长,这不仅源于学界对软法理论的普遍接受,更源于时代发展的呼唤。当前,国际软法蓬勃发展,涉外软法已围绕 “一带一路” 倡议,在区域合作、跨境合作领域实现扩张性发展;域内软法亦在诸多新领域展现出旺盛活力。高家伟教授提出,未来的软法研究需积极回应时代热点;同时强调,要系统整理罗豪才先生的相关研究成果,切实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 高家伟教授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安教授就姜明安教授的演讲进行与谈,指出其演讲具有极高的前沿性。姜明安教授论述软法作用的着眼点,是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的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人工智能应用方面的法律结构,现在看来硬法更注重应用安全和防范风险等制度底座方面,软法则在积极促进人工智能应用和智能经济智能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后,于安教授指出我国行政法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变迁。发生变迁的两个基本原因,第一是基于经济、社会和政府的技术支撑变革的同步化,以人工智能为中心的数字政府正在形成,行政法必须适应和回应这一变化;第二是基于政府治理体系的变革,政府职能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和对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这一重大变迁对传统的行政法教义学提出极大的挑战,行政法学人在回应这些挑战面前任重道远。 于安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林彦教授就江必新教授的演讲进行与谈,指出就软法和硬法的关系而言,存在二元论和一元论两种理论框架,并进一步指出前一理论框架下软法和硬法处于平行关系,软法是硬法的补充;而在后一理论框架下二者被统合在规则这一概念下加以思考,理论探讨的空间更大。 林彦教授 山东大学陈小文教授对王锡锌教授的发言进行了评议,陈小文教授认为王锡锌教授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罗豪才教授的软法理论,既深刻又富有启发性。陈教授认同王教授的观点,认为软法本身要求公共理性的机制。最后陈小文教授谈了自己对软法概念的看法,认为目前这种研究和讨论所呈现出的开放性态势,恰恰是软法理论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体现。